首页 > 精神文明

第三届“教学节”系列活动:学校举办第二届“青年说”演讲比赛

发布时间:2024-11-21    作者:学生会    来源:校团委    编辑:校团委    供图:校团委    阅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引导青年群体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月21日,由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第二届“青年说”演讲比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圆满落幕。团委张月,学生处夏逗逗、杨阳,以及向阳新思想宣讲团团长冯琦程担任本次比赛评委。温家振、刘可言主持了本次演讲比赛。

经过层层选拔与复赛的激烈角逐,十名选手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舞台。

比赛现场,选手轮番登台,以真挚情感和生动语言,绘就了一幅幅多彩的非遗文化画卷。从《传承皮影文化,守护非遗之光》引领观众步入皮影戏奇境,到《通经断纬,织梦江南》详述云锦的精湛工艺与悠久魅力,再到豫剧、京剧、女书文化、信阳毛尖、赫哲族鱼皮技艺、打铁花等非遗项目的精彩演绎,选手们不仅深入挖掘其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更积极探讨传承与创新之道。

中场休息环节,音乐学院顾星怡同学以悠扬歌声演绎《非遗里的中国》,为观众带来心灵抚慰,加深了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感悟。

尾声之际,会通史学社的历史剧《纸韵新裁》更是将观众带入非遗与现代科技交融的奇幻之旅,生动展现了非遗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坚韧与重生,深刻诠释了其厚重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经过紧张激烈的比拼,最终获奖名单揭晓:文学院万云逸、教育学院赵泳荣获一等奖;文学院孙浩鹏、社会科学学院范佳琪及音乐学院王笑荣获二等奖;数学与统计学院张心雨、教育学院陈梦娜、外国语学院周迪、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李艺及社会科学学院孙晨曦荣获三等奖。

非遗的传承,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文化血脉的生动流淌,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本次以“探非遗之美,溯文化之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不仅生动展现了青年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坚定传承,更通过思维的激烈碰撞与演讲的精彩演绎,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璀璨的光彩。团委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激发更多青年学子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